掌握學習的方式很重要

天想要分享及討論到的是學習,學習...理論上應該是動詞而非名詞。人一出生就開始不斷的學習,學習生活上一切的適應、事務挑戰與克服,這是人生路上的基本求生學習。隨著年紀漸長,跳脫出生活求生的知識學習進而進入求知學習 ,競爭是其中包含的催化劑。在相互競爭的氛圍很難讓人享受在學習當中,有些科目或者有興趣,有些乏味枯燥,只能藉由老師同學和一些高手引導解決之道,過程中老師們總說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如不行的話,就是適性發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 但不懂這階段的孩子們有幾個能夠體會並堅定的去自我挖掘自己的才能並享受到其中的成就的。

20140807_210943.jpg

說穿了,學習成就就是回歸考試代表一切,考試成績差就是差,好就是優秀,這是大多家長的普世價值,好像就是推翻了五育並行的發展,雖然某方面的適性的挖掘,在青少年階段是可行的。但基於升學理論這樣的邏輯,反而已演變成最好五育都要強,就是優秀,不然就是考試能力要強,這樣的邏輯觀念真的是正確的嗎?

20140831_220033.jpg

我認為這是大環境發展理論現階段根本無法改變,倒是覺得青年學子們現階段與其自怨自艾的沉淪,倒不如協助學子們找到挖掘學習和體驗方式及情境。

在這裡所言,“學習情境”或“學習方法”,都是一個名詞而非動詞,如何化為動詞,有待自己轉化為執行力。有些人只能在課堂上猛抄筆記並專注的聽講,在課堂上的學習情境可以讓他理解,回去只要用腦中回想一遍,就可以做出一些記憶的反應,就可完全的吸收這是第一種類型;然而第二種類型是上課容易想東想西神遊,但他很努力理解抄筆記,回家後好好的用是自己的邏輯理解複習吸收;第三種類型則是不靠課堂上講解,回家自己看書理解、自我吸收,然後把問題統整,即所有的問題就是自己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的地方把它條列式寫出來,然後再找老師和同學請教,這樣也可以加深自己學習的印象,講到這裡你認為你是哪一類型呢?

20150324_152416.jpg

在此,講講我自己的經驗吧!以前學生時代從國小到專科是標準的神遊派,就是前面所言的第二類型,上課無法專心且就算老師強調這是重點,筆記抄的抄的,還是不小心又神遊了。直到上大學後,在某位老師的提點,慢慢才理解發現,一度以為自己頭腦實在太笨不靈光和精神有問題,因為太會胡思亂想和神遊,看書只是抱著應付考試且不太有興趣的想法,何況是學習呢?老師提出了一個重點,就是在上課專心抄筆記,但回家好好的複習、思考、消化後加上從圖書館借書額外吸收課外知識,這樣子學習效果是否會更好呢?有了這樣的疑問,我開始抱起實驗的精神,抓到了訣竅,果然寫出來的作業報告有了內涵,學習的方向正確並且持續進步之下,讓我感覺到自己抓到了自我學習的方式,奠定終身學習的能力。

所以說..人在遇到困境時,一定要想辦法突破,如果這時突然覺得專家説的有其道理,如果你在迷惘當中,不妨試著找出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有一天你就能體會到知識突飛猛進的快感。

(本文為本站部落格者所撰,如需引用請留言,尊重智慧產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闕月公子 的頭像
    闕月公子

    闕月公子的小屋

    闕月公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